革命老区 红色钟山

2021-06-30 14:28:56 来源:云南消费网

本网讯  6月25日,云南省罗平县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为主题,发起“解读钟山红色文化”采访活动。

铭记过去,珍惜今朝,走向未来。

活动当天,罗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朱洪兴、罗平县钟山乡党委书记宁太荣带领媒体记者深入罗平县钟山乡头道口子战斗遗址、任学源烈士纪念馆、罗盘地委指挥部等旧址探访钟山红色印记。

云南省罗平县钟山乡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曾为滇桂黔边区中心根据地和罗盘地委指挥部,是云南最早建立红色政权的乡(镇)之一。

早在1938年钟山即建立党支部,组织和发动农民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46年至1948年,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恶霸武装四次围剿。

1948年9月,中共罗盘地委在钟山乡鲁邑村成立。1949年5月以鲁邑革命武装为主的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2支队,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纵队第3支队(罗盘支队)。同年7月,桂滇黔边纵队与遍布云南全省的游击部队,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

罗盘地委在1948年至1950年期间,领导着云南境内的罗平、师宗、富源及贵州、广西,南、北盘江流域28个县1个特别行政区的革命武装斗争,地下党干部培训班输出干部200余名,为滇桂黔边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朱家壁、刘清、杨江等曾在这里战斗,任学源、朱希敏、唐德坤等钟山本地革命先辈冲锋在前,80余名烈士壮烈牺牲。

(一)头道口子战斗遗址

头道口子位于钟山乡鸡场村附近,三面环山,地势险要,是进入钟山的咽喉要道。1948年4月26日,朱家壁等率“一支人民的军队”进入罗平。而后国民党向钟山发动第二次扫荡,我军主力部队和游击队1000余人,在此设伏,准备诱敌深入予以歼灭。不料,因一位战士的枪走火,惊动了敌人,敌军未能进入伏击地。我军指挥员当机立断,把口袋战变为追击战,歼敌20余人、活捉1人,我军伤亡2人,取得首次反扫荡的胜利。

(二)人民英雄纪念碑及革命文物陈列室

人民英雄纪念碑1984年7月迁于钟山乡,坐落在钟山乡政府狗街居委会东北小山包上,坐北向南。其文物主体包括:纪念碑1座、碑刻16通、标志说明牌3块、号角石1块、陈列室一幢。

纪念碑由基座和碑体组成,总占地面积163.2平方米,碑体粉石,高3.3米,分两层,下层为高1.5米,边长0.8米的石方柱形置于6级青石方形台面上,四周为楷书刻阴碑文、题款和年月日。上层为圆锥刹状,顶置红五角星,四面均阴刻毛泽东“为国牺牲永垂不朽”的临摹手书体。

碑基座四周中部均施7级青石台阶,沿边置高1.1米的条石护栏。纪念碑南4米处立长形石碑1通,隶书阴刻着钟山乡为国捐躯的烈士英名。该纪念碑1955年10月立于县城新大街运动场,1977年10月作了复修,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罗平人民为缅怀烈士,号召全县人民完成先烈们未完成的伟业而建。建筑规范有序,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纪念价值。

钟山革命文物陈列室位于人民英雄纪念碑大门右侧9米处,1996年新建坐东北向西南,系一底一楼现代钢混结构建筑,占地面积138平方米。底层为陈列室,内置玻璃展柜,陈列各类书信、地图等革命文物187件,郑伯克、刘清、杨江、贵州省相关离退休老干部等老领导题词45件(套)以及建国前有关革命史料100余份。

(三)中共罗平地下党干部培训班旧址

中共罗平地下党干部培训班旧址,共有十一间房,云贵等地数以百计的干部,都曾在这里接受教育培养,得到锻炼提升。罗平地下党在1948年——1949期间,在这里开办了干部培训班,一共举办4期培训,培训了200多名干部,仅钟山乡担任武装部队团营连级干部的就有30余人。这里是革命的摇篮,是革命老区历史的见证。

在解放战争时期,为迎接新的政权,党组织也在这里组织了多种培训班,专门举办乡镇干部训练班,编印地方干部工作手册.指导地方干部工作,保证各级党组织严格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及政策。

(四)罗盘地委指挥部旧址

1948年6月至1950年春,云南讨蒋自救军第二支队(罗盘支队〉司令部和中共罗盘地委指挥部。中共罗盘地委指挥部(滇桂黔边纵队罗盘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钟山乡鲁邑村,占地277.1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三坊一照壁实木结构,坐西向东,现保存完好。

自1986年以来先后经过五次维修,现为云南省、曲靖市及罗平县文物保护单位,云南省及曲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云南省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党性及廉政教育基地,曲靖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罗平县国防和双拥教育基地。

(五)任学源烈士纪念馆

1937年,19岁的任学源考入罗平师资训练班学习,同年,抗日战争全面打响,任学源和罗平其他各界青年一起投入到了抗日救国的大潮中。

1939年,任学源按照云南省地下党组织的指示回到钟山乡秘密进行地下党活动。1944年,钟山地下党组织发展了10余名党员并成立了钟山乡党支部,任学源任支部书记。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中共云南省工委做出指示,要求广泛深入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坚持敌后游击战。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结束,但和平并没有随之到来,不久,全国内战打响,罗平钟山的革命武装转变为反蒋武装继续战斗。

1948年5月,朱家璧率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主力部队渡过盘江向滇东南发展并在越南进行整训。10月,部队从越南河阳出发回师云南。11月11日,任学源率领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1纵队第7大队随纵队部在邱北革勒战斗时与纵队失去联系,经大队干部研究后决定改道渡过南盘江北上经师宗高良洛业沟寻找纵队司令部。在师宗高良洛业沟那一仗,遭到大恶霸大地主何廷珍、何廷选的伏击,地下党牺牲了18人,其中包括任学源。

任学源烈士牺牲时年仅30岁。但由他一手创建的钟山党组织在之后的革命中一直焕发着勃勃的生机。

钟山的革命斗争,到1948年4月,已有地下武装1300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建立根据地的最佳场所。因为有坚实的根据地基础,党中央决定在罗平与其他二省最近、地下武装力量最强、发展最早的钟山乡鲁邑建立罗盘地委,并把当时钟山的游击武装力量发展成为一只拥有五千人的部队。这支部队也即罗盘支队,后被称为滇桂黔边纵三支队,开辟了罗盘区革命根据地。罗盘支队是滇桂黔边纵队自中力量最强,战斗力最强,辐射区域最广的队伍,贵州大半区域的解放与这只队伍的付出密不可分。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归其根本是为了让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张云芳 李楠 )

扫一扫,关注云南消费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