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科院大力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 助推云茶产业绿色食品牌发展

2021-07-02 15:52:28 来源:云南消费网

  为推进云南茶叶绿色有机化发展,助力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特色农产品(茶叶)优势区,近年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茶叶所”)大力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贡献力量。

  开展试验研究,研发防控模式

  2016年以来,茶叶所通过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西双版纳综合试验站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云南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的实施,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针对云南茶园主要靶标病虫(蓟马、小绿叶蝉、茶卷叶蛾、茶细蛾、灰茶尺蠖及茶饼病等)发生危害及其防治情况,引进筛选环境友好型茶树病虫害防治新技术和新产品,分别在普洱茶区(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及大理州等)、红茶区(临沧市、保山市及德宏州等)开展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研发。主要措施一是长期使用LED灯、杀虫板及定点定期监测病虫发生情况,实现监测预警;二是根据监测结果,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适时采用杀虫板、性诱捕器、释放害虫天敌、喷洒生物农药等环境友好型防控措施,用非化学手段替代化学防治,减少茶园化学农药的使用,研发出一套有效的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监测预警+修剪封园+生态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应急性化学防控”,使示范区化学农药制剂减少81.7%至83.3%,原药使用量减少15.6%至69.5%,病虫害控制效果提高了13.9%至15.6%,农药利用率提高了6.7%至7.1%,茶叶鲜叶产量增加2.1%,平均每亩增收73.4元,茶叶产品达到绿色食品(NYT288—2018)标准。

  建立核心示范区,示范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

  茶叶所在不同茶区针对主要病虫害的危害情况,建立绿色防控技术核心示范区,开展以悬挂天敌友好型色板、安装天敌友好型杀虫灯、放置性诱剂、释放害虫天敌(捕食螨)、喷施植物源农药、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等绿色防控措施集成应用,对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效果明显,激发了茶企、合作社及茶叶技术推广中心等企业和单位的兴趣,纷纷要求引进或购买相关技术和产品,并邀请茶叶所专家到现场开展指导和技术服务。5年来,绿色防控技术核心示范区面积累计超过2万亩,带动了勐海、景洪、凤庆、昌宁、思茅、江城、南涧、芒市等县区(市)推广应用天敌友好型色板、数字化色板、黄板、蓝板、绿板、茶黄蓟马性信息素色板、黑刺粉虱性信息素色板达60万片,天敌友好型杀虫灯150余盏,性诱捕器1200多个,白僵菌、多抗霉素、病毒杀虫剂、苦参碱、鱼藤酮、茶皂素、石硫合剂等生物源和矿质源药剂10.5吨,化学农药使用量大大降低,保护了推广应用区生态环境,辐射带动约200万亩,推动了云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据统计,2020年,全省茶叶综合产值达到1001.4亿元,同比上年增长7%,较“十二五”末增加378.3亿元,增长60.7%。

  多种方式宣传培训,提高绿色防控意识

  长期以来,云茶产业是云南省传统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重点产业,对推进云南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产业扶贫及茶农增收等起到了积极的重要作用。5年来,茶叶所在云南省重点茶区开展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现场培训会60余期,培训农技人员、企业、合作社技术骨干和茶农等4750人次,发放《茶园病虫识别及绿色防控技术》、《茶园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及《茶园病虫防控周年管理明白卡》等培训材料数万份。通过5年的技术示范推广及培训,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普遍提高,大部分茶农对茶叶质量安全知识有所增加,对色板、新农药、新器械等防控物资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大大提高,增强了对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重要性认识及其应用能力,改变了单一依赖化学防治和滥用化学农药陋习。

  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加快了云南茶园绿色化和有机化进程,助推了云茶产业绿色食品牌发展。截至2020年,云南全省有机茶园面积达82万亩,有机产品认证数量达1014个。(来源: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扫一扫,关注云南消费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