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打造泛博物馆群 让历史文物“活”起来

2021-07-05 17:24:45 来源:云南消费网

  “文化遗产是最好的教科书。石屏县有500多幢历史文物建筑,让‘文献名邦’的每一件历史文物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例证,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石屏县博物馆馆长朱晓燕说。围绕这些历史文物讲好历史故事和爱国主义故事,让市民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和发展的艰辛历程,传承好红色基因,是石屏县博物馆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的方向。

  讲好爱国主义故事,从孩子开始。今年5月17日,石屏县博物馆、袁嘉谷纪念馆联合石屏县图书馆来到石屏县第四中学开展“光辉的历程”——石屏县红色革命流动展进校园活动。博物馆工作人员为同学们带去袁嘉谷先生年谱展板,现场为师生们介绍袁嘉谷先生的生平事迹、成就及影响。通过展览、讲解、故事分享,让同学们更深入地学习袁嘉谷先生勤奋攻读、拼搏进取、爱国爱乡的精神。

  石屏文庙曾是当地的历史文化讲坛,博物馆与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在文庙开设了印刷、拓片、线装书技术培训及书法、围棋、象棋、茶艺等课程,参加培训的有学生,也有成年人,甚至有外来的游客。朱晓燕介绍,开设这些课程,主要是让市民和学生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今年以来,石屏县博物馆联合相关部门举办“红色基因代代传”活动,通过经典诵读、红色革命故事讲述、舞蹈、武术等精彩节目,引发现场观众对红色革命历史的共鸣。邀请红河州、石屏县的各单位走进石屏县博物馆,在这里了解石屏的历史文化,了解石屏人热心教育、热爱读书、奋发图强的精神。

  石屏县博物馆设在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屏书院,门口挂着红河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牌匾。博物馆员工把书院打理得如同家中的院子一样,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市民和游客都喜欢到这里,感受静谧的环境和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市民陈英俊说,这里就和家一样,亲切、安静,能够静下心来看展览或是看书。

  博物馆展厅里陈列着袁嘉谷、陈荣昌等云南历史文化名家的书画。周末,各单位甚至村委会的党员干部都会来这里,重温石屏的历史文化,听讲解员讲述每一幅字画背后的爱国故事。

  打开石屏县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光辉的历程——石屏县红色革命线上展览”内容已经更新到第4期,“线上博物馆”更新到第20期,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讲述石屏党史革命史,让市民了解到滇南革命的历史。

  爱祖国爱家乡,要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开始,从了解、热爱家乡的历史文化开始。为加强博物馆的社教功能,今年以来,石屏县博物馆带着大学生志愿者和小学生深入坝心镇龙港村、符家营、十老寨等传统村落,听古宅的主人讲述老屋的故事,在门窗雕花上寻找“一路清廉、喜上眉梢”图案,讲述“耕读传家、长幼有序”等历史文化故事。博物馆还在假期组织夏令营,带着孩子们进古城、看古宅、听故事。打开石屏县古宅管理系统,每天每一位古宅的守护者巡查时扫二维码签到,在做好监督管理的同时,随时提醒古宅守护者守护好自己的家,将爱家、爱石屏、爱国家通过实际行动融合起来。

  明代的瓦、清代的砖以及一幢幢石屏古建筑的照片,陈列在石屏县南城门(云台门)古建筑展览馆内。根据全县文化遗产状况,朱晓燕提出了泛博物馆群建设概念,希望将博物馆的空间拓展到更多承载着历史文化价值和有教育意义的文物建筑内,发挥好每一栋古建筑的陈列展示和教育作用,让当地老百姓、外来游客通过遍及全县的文化遗产受到良好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和美学教育。

  在石屏,只要去发现去发掘,每一个古老的建筑都会有爱家乡、爱祖国的精彩故事。位于石屏一中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企鹤楼,是石屏师范革命活动据点;龙朋恒升小学,是云南人民讨蒋自卫军第四支队组建地;杨陈营小学是革命活动据点。石屏县博物馆借助和利用这些文化遗产,让它们“开口说话”,向市民和游客讲好沉淀于其间的每一个红色故事和爱国主义故事。(来源:红河日报)

扫一扫,关注云南消费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