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不愁 “蓝卡”解忧 健康扶贫政策让看病有“医”靠

2022-06-20 09:50:45 来源:云南消费网

  日前,东川区脱贫户陶乔春拿出一张蓝色小卡片说,上次是右小腿骨折用它来报账,这次是拿来健康体检。这张蓝色小卡片是“健康扶贫卡”。搭上健康扶贫好政策,这些年,“意外”没有让她的家庭雪上加霜,疾病也几乎不再是她家的“后顾之忧”。

  筛查大病专项救治

  “我至今仍然记得,小时候生病时,父母带着我走1个多小时的路去镇上看病,往返费时费力。不仅如此,还有老人曾因看不起病而去世。”陶乔春说,让自己记忆如此深刻的原因是现在的变化。“如今,建档立卡户大病自出费用不到10%,一些医疗项目免费,时不时还有家庭医生上门看病,更有省内外的知名专家直接到本地义诊,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早在2016年,东川区于全市首家制定出台《东川区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扶贫专项工作方案(试行)》,旨在保障建档立卡人口身体健康,竭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这次尝试,可谓开了一个好头。

  之后,昆明市相继出台多项措施,将这些利好政策在全市实施开来。昆明对建档立卡人口“因病致贫”情况进行筛查,重点核查发病率高、费用高、影响生产生活能力的93个病种,实施筛查后大病专项集中救治。

  家庭医生上门服务

  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会经常上门提供服务。李淑珍是禄劝县九龙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这些年,她和其他村医一起翻山越岭,去建档立卡户家里开展医疗服务、宣传各项政策。

  老人王俊银是李淑珍的“病人”。为了改变老人长期口味偏重的生活习惯,李淑珍经常上门看望并督促他吃药,有时还免费给他带药,而她的坚持也换来老人的“妥协”。自从改变生活习惯,加上药物治疗后,老人的高血压、糖尿病逐渐得到好转。

  昆明市优化家庭医生团队构成,聚焦重点慢病患者,定期分析家庭医生团队数量、团队签约居民数量、重点慢病履约数量等重点监测指标的整改动态数据,将“签而不为”居民逐步消减至零,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

  知名专家来昆坐诊

  随着沪滇协作的深入开展,上海的知名医疗专家来到昆明坐诊看病。

  “真是没想到,父亲的肺癌手术辗转多家知名大医院都未果,现在居然能在区人民医院做。上海来的专家真厉害,是东川人的福气!”在父亲右全肺切除手术成功后,家住东川区的李先生经常把自己的喜悦拿出来分享。

  6年前,上海市肺科医院与东川区人民医院签订对口帮扶合作协议,上海市肺科医院在5年内采取“组团式”的支援方式派出医疗专家,到东川开展手术、疑难病会诊、科研和学术讲座等指导工作,并发挥学科优势,对东川区人民医院呼吸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指导、合作,重点提升医院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能力。

  除了上海市肺科医院,昆明市还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签订对口医疗帮扶协议,内培外引,不仅实现把三甲医院“搬进”县乡,还输送一批批本地骨干医生、卫生院院长等外出进修学习。这些年,昆明市县乡医生的诊疗水平大幅提高。

  “三个一批”帮扶措施以及“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一系列强有力的健康扶贫“组合拳”,让昆明市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建档立卡患者的就医负担大幅减轻,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来源:昆明日报)

扫一扫,关注云南消费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