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集体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共享改革红利——保山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助推乡村振兴综述

2021-10-15 11:05:56 来源:云南消费网




多层次开展有关培训

美丽乡村,宜居家园

与乡镇干部商谈改革实施方案

深入基层摸底排查

金秋十月,丰收在望

改革谱新曲,山乡换新人

  保山市是国家2019年第四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推进试点。试点启动以来,在省产改办的关心指导下,全市严格按照国家对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省农业农村厅批复的试点实施方案推进工作,整体设计、通盘部署、压茬推进,于2020年10月如期全面完成了试点工作任务,探索总结出了具有保山特点的经验和做法,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保障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整市试点今年初顺利通过了省级评估验收。

  “五个全面完成”彰显改革成效

  通过扎实有效的“组合”举措,保山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推进试点实现了“五个全面完成”:

  一、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完成。整市试点共完成清产核资单位10338个,其中:村级单位822个、组级9516个(含自然村),占100%;清理登记集体资产137.22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4.75亿元,非经营性资产132.47亿元。

  二、成员身份认定工作全面完成。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10338个单位,占100%,认定集体经济组织农户51.09万户、203.88万人,分别占农户数的96.11%和农村人口的98.67%。

  三、资产折股量化和股权设置全面完成。整市试点系统上报经营性资产单位791个,开展折股量化时实有经营性资产单位619个。试点共完成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和股权设置726个单位,占实有经营性资产单位的117%,其中:村级497个、组级229个(含自然村);量化集体经营性资产49995.07万元、非经营性资产68373.08万元;以资金方式量化资源性资产6940.64万元,以份额方式量化资源性资产36.24万亩;设置成员股、集体股、土地股、劳龄股、户籍股等9种股权类型,股权269.72万股,其中:成员股214.71万股、占79.60%,户籍股14.72万股、占5.46%。

  四、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组建全面完成。整市试点共成立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组织726个、占折股量化单位的100%,开展登记赋码单位726个、占100%,全面完成了集体经济组织印章、牌子制发、股权证发放等基础工作。

  五、农村集体资产清查登记工作全面完成。组织完成2018年、2019年、2020年的农村集体资产清查登记工作,保证了集体资产管理运行规范有序。

  六项具体措施确保试点工作高质量推进

  一、着力强化统筹协同,确保责任层层压实。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领导机构,农业农村、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林草、水务等18个部门“组团”出战,并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工作专班。试点县(市、区)成立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领衔的双组长领导机构。二是层层压实责任。市、县两级制定了周密细致的工作方案,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市、县、乡三级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职责职能、工作流程和时间节点。三是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督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全市会议上作部署安排,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作批示、提要求,分析存在问题、明确推进思路,以电话、短信等方式督促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履行主责、落实任务。四是主业部门履职尽责。市农业农村局根据工作进展,适时进行协调调度,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召开推进会、转段会等方式,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问题,确保试点工作航向、进度和力度。

  二、着力强化宣传动员,确保群众主体能量迸发。农民群众既是改革的受益者,更是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全市上下充分利用短信、微信、板报简讯、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通过召开动员会、工作会、培训会、群众会等形式,把改革政策送到千家万户,深入广泛地宣传产改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流程和方法,让群众全面知晓、全程参与。全市共开展业务培训1511次、8.85万人次,印发手册1.5万份,发放致农户的公开信5.9万封,广播、电视等宣传报道2.79万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9820次、户长会61.25万人次。

  三、着力强化创新施策,确保工作质量提升。制定印发了《保山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保山市产改办转发国家和省关于做好农村集体资产年度清查工作有关文件的通知》等文件,指导全市工作开展,推行三个层次的创新举措,确保全市整体推进态势。一是采取“一村一策”和精准施策的工作方法,整合资金、人力、时间和精力,全力推进试点工作。市、县、乡均制定出台了各流程的指导性意见,并根据不同时段的工作重点及时召开转段推进会议,确保工作推进稳、准、快。二是因地制宜,创新提出“八七八步”工作法。为保证清产核资数据的准确性、逻辑性和部门间的一致性,实行清产核资数据部门联审制,研究探索出了成员身份认定“八步工作法”、折股量化“七步流程法”和股份合作组织成立“八步工作法”;根据我市实际,探索制定了试点工作评估验收办法,从五个县(市、区)抽调业务骨干成立了市级评估验收工作组,对四个试点县(市、区)逐一进行了评估验收。三是股权证实行“四个统一”。全市股权证采取统一设计、统一样式、统一标准、统一内容,规范了证书格式、减少了成本费用。

  四、着力强化资产监管,确保改革潜能释放。一是制定出台政策措施,明晰界定农村集体资产量化范围,明确财政投入支农资金和减免税费形成资产纳入农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二是规范提升农村集体资产权能,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2020年全市共实现股金分红556万元。龙陵县依托平台开展银村合作,积极探索集体资产和股权抵押、担保贷款办法。三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建立完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政策和资金扶持措施,盘活集体资金、资源、资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20年,4个试点县(市、区)有集体经济收益的村671个,其中:10万元至50万元的村309个、50万元至100万元的村17个、100万元以上村6个。四是探索开展不规范合同清理整治,保障集体权益不受损。由市纪委牵头,联合监察、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等部门制定了《保山市农村集体资金资源资产管理和监督制度(试行)》《保山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三资”管理业务培训,对集体“三资”权属、财务管理、价值评估、监督管理进行了规范,明确了集体资产登记管理、开发利用的方法和不良资产、债务核销处置办法。

  五、着力强化督导指导,确保试点有序推进。按照全市一盘棋、上下联动、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认真分析研究不同时期、不同流程的工作情势,找准影响工作推进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薄弱村组,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重点督促指导,重点攻坚突破。对工作力量薄弱的地方,集中力量攻坚,深入工作前沿盯着干、守着干。制定了《保山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半月进度报表》,建立了工作台账,实行工作进度半月通报制度。启动约谈问责机制,对工作重视不够、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力、进展缓慢的县(市、区)、园区、乡镇、村组进行约谈问责,发挥督导指挥棒作用,确保了工作有序、高效推进。

  六、着力强化质量提升,确保整改取得实效。制定下发了《保山市产改办关于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问题整改落实的通知》,系统梳理试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县、乡、村各级认真开展试点工作“回头看”,对照问题清单,认真梳理排查,制定整改台账,实行整改“销号”,确保“回头看”工作取得实效,巩固提升整市推进试点改革效能。

  保山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推进试点取得阶段成效,但巩固拓展的任务依然繁重,改革还在路上。下一步,保山市将认真查找问题短板,做好迎接国家级评估验收准备。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持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断释放农村改革红利,让农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来源:保山日报)

扫一扫,关注云南消费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