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2021-09-10 10:01:40 来源:云南消费网

  江城县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开花结果”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自2019年8月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以来,立足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稳步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全县耕地占补平衡项目逐步实现“开花结果”。

  走进江城县宝藏镇板河村,项目区耕地提质改造后种植的水稻长势喜人,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8月31日,宝藏镇水城村等3个村土地整治(提质改造)项目共1360亩水田全部通过市级验收,经过测产平均亩产395.6公斤,预计总产量达35万公斤。

  宝藏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员朱有才说:“为确保项目区种植的水稻保质保量,当地引进了红软香、滇禾优615等优质品种进行栽种。同时,积极推广新技术,做好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工作,提高农户种植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的落地实施,不仅保证了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还实实在在惠及到了板河村、水城村、良马河村10个村民小组的村民,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板河村石头寨村民小组村民王志平就是受益者之一,他给笔者算了一笔劳务收入账:“平日里,在做好家里农活的同时,一家三口都会到项目区务工,主要做除草、施肥、犁田、栽秧等活计,一年下来,按照每人每天不低于120元工钱来算,一家三口一年在项目区务工的收入就有5万元左右。”

  自项目实施以来,宝藏镇党委、政府通过盘活新增水田后备资源,对农田进行提质改造,并成立工作专班,实行分片包干制度,把项目区分成8个小片区,有序组织群众到项目区务工,确保耕地占补平衡项目顺利推进。

  宝藏镇镇长李永波说:“通过实施该项目,当地群众实现地租收入达70余万元,务工收入达400余万元。”

  据了解,近年来,江城县紧紧围绕国务院《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管理办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制定了按年度分批次完成补充耕地9万亩,其中新增水田1.5万亩、提质改造2万亩的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总目标。目前,江城县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新增水田面积8242亩,旱地16438亩,种植水稻8105亩。(谢进华 蒋进英 谢诗仪 文/图)

  通关镇烤烟收购迎来开门红

  9月2日是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通关镇烤烟开秤收购的第一天。一大早,一辆辆交售烟叶的车辆停放在通关镇烟叶收购站,在收购人员的指导下,烟农将一捆捆经过预检的烟叶送到候烟区等待交售。工作人员对烟农送来的烟叶进行分拣、定级、装筐、过磅和入库,收购工作井然有序。

  烟农马龙高兴地说:“今年共栽种了42亩烤烟,长势喜人,预计收入会超过20万元。”

  据悉,通关镇今年烤烟开秤收购的第一天就取得了“开门红”,全镇当天收购烟叶20045.3公斤。(蒋浩 摄影报道)

  农发行景东县支行投放750万元贷款支持肉牛产业发展

  近日,农发行景东彝族自治县支行向景东泽农土地开发有限公司投放750万元农业小企业贷款,支持企业顺利采购能繁母牛,助力景东县首个肉牛产业发展示范点落地。

  今年以来,普洱市着力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以打造成为中国知名有机肉牛生产基地为目标,相继出台《普洱市加快肉牛产业发展十条措施》和《金融支持普洱市肉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试行)》,坚定信心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农发行景东县支行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积极助力景东县发挥地域优势发展肉牛产业。在主动对接当地肉牛养殖国有企业景东泽农土地开发有限公司时,了解到该公司正在为缺发展资金而发愁后,马上成立肉牛产业信贷帮扶小组,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农发行产业信贷政策,为公司量身定制信贷支持方案,以最优利率政策和最快捷办贷流程帮助企业解决了资金难题。

  据悉,随着农发行信贷资金的及时到位,景东泽农土地开发有限公司已顺利完成首批能繁母牛采购,并将通过合作社分售到养殖户手中,为带动全县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来源:掌上普洱)

扫一扫,关注云南消费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