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北:“三力”谋划大产业促乡村振兴
“十四五”开局之年,丘北县全盘统筹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成果,抓紧抓好产业发展牛鼻子,“三力”谋划,立足大产业发展助推村振兴产业布局、建立乡村振兴产业品牌、强化振兴产业底子,构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大格局。
谋划产业“内力”,调优乡村振兴产业布局
该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力推进高附加值长效主导产业发展,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精准选择乡镇主导产业。突出“主导比例”,按照“稳粮、优经”的基本思路,立足资源优势,紧扣市场需求和依托龙头企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低热河谷区域和冷凉区域及乡(镇)布局,优化种植结构。突出“优良组合”,立足效益选“好”产业。突出“良种示范、技术集成示范、特色内涵示范”三个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围绕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产业化发展,积极开展冬种主要农作物品种收集整理和示范。依托新型经营主体,以科技和物质为支撑,采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高位推动示范区建设,努力打造一批要素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成、经营集约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突出“长短结合”,因势利导选“精”产业。注重“短平快”与“中长远”相结合、高铁经济与康养经济相结合、旅游经济与体验经济相结合、数字经济与园区经济相结合,优化种养业结构,落实基地建设、培育龙头、品牌创建、市场开拓、标准制定等保障措施,建成一批生态蔬菜园、特色水果园、食用菌栽培园、花卉种植园、畜禽养殖园和高品质药园。截至目前,全县春播面积128.93万亩,经济作物56.26万亩,其他经作28.32万亩。
谋划产业“动力”培植乡村振兴产业品牌
积极引培育农企变带头人,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和激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涉农项目投资,进一步提升全县现代农业产业经营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组织好以辣椒、烤烟、万寿菊为主10万亩以上“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示范县申报、“名品”“名企”评选,引导绿色食品加工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抓住上海对口帮扶、中国船舶集团定点帮扶等机遇,推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产地证明和可追溯制度,支持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加大培育开发品牌产品、蔬菜水果小包装,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谋划产业“活力” 构筑根基乡村振兴底子
从乡村振兴需求出发,培沃生产要素底子,积极筹措资金给予保障,推进2.5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快推进以清水河水利枢纽工程为重点的项目建设,认真开展好水利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工作,严格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加强水资源监管,持续抓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建设。从排除隐患出发明确虫害防治重点。结合丘北草地贪夜蛾、粘虫侵害范围,侵害程度实际,各乡镇、农科和林草部门加强对草地贪夜蛾、粘虫、沙漠蝗等相关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及时制定防控预案、提出对策措施,提前做好物资和技术准备,指导农民适时开展应急防治,确保森林资、农作物不发生区域性灾害。(张德华)

扫一扫,关注云南消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