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游与非遗项目如何融合发展问题的思考

2021-03-05 17:49:22 来源:云南消费网

  根据我十多年的旅游工作经历和近一段时间对非遗文化方面的学习,我体会到“非遗+旅游”无疑是一种智慧选择,既可以用旅游的发展来提升和展现非遗魅力,让非遗“动起来、活起来”,同时给非遗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形成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和商品,最终用文化来养文化。同样通过非遗项目的合理利用丰富旅游的内含,提升旅游的品质,非遗文化可以成为一个地方景点景区的灵魂。

  

  但非遗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并不是所有的非遗文化都具有旅游品牌的潜质,也不可能所有的非遗项目都适合出现在旅游中。因此,我们应该对非遗项目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认真的考究,哪些可以利用哪些不可以利用,用旅游者喜闻乐见的需求来选择性地应用非遗项目,打造非遗文化品牌,不要死板硬套,也没必要封存非遗文化,认为把传统文化封闭起来就是保护了,这是我们过去的老思想、老观念,而是要去不断的去创新它、发展它、“活化”它、根据旅游者的需求来使用它,让它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才是对非遗最好的保护和发展。我们不必到很远的地方去考察学习别人的经验,丽江纳西东巴文化与旅游、丽江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比全国任何地方都做得好,给全国各地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我多次去了玉龙雪山、玉水寨、东巴谷、黑龙潭、拉市海、白沙镇等地景点景区同时看了丽江各地的实景和室内的各种演出活动,通过认真的听、看、问,有时也游客的身份参与其中亲身去体验和感受,最后对宁蒗的非遗项目如何与旅游融合发展问题进行了一些自我思考。目前宁蒗普米族非遗项目而言红桥镇抓如普米村从天时地利人和看基本具备条件。抓如村是个依山旁水的普米村落,真可为是“吉意河旁,烟柳人家”。该村距离泸沽湖机场15公里、县城28公里、泸沽湖景区30公里,在宁泸二级公路旁,是通往泸沽湖景区旅游线的必经之地。在三峡集团帮扶下,整村的房屋改造穿衣戴帽、进村道路、旅游厕所、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有两家旅游企业入驻该村从事普米文化和花卉等产业的开发,该村有多年旅游管理经验的旅行社老总,从事导游及旅游车等方面的从业人员达30多人,该村的旅游企业老板愿意拿出真金白银来合作做这件事。

  

  那么普米非遗项目与旅游又如何去融合发展呢?我想它应该体现在旅游的吃、住、行、娱、购、游这六大要素中去,通过规划、设计、创意等各种手段对非遗项目进行产品的开发和包装,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全方位的让游客亲身去体验,让游客得到各方面的需求和满足,根据抓如村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做。

  

  普米族非遗项目在旅游中完成 1、展示 2、体验 3、传承 4、创新 二、普米非遗项目给游客展示:1、普米族建筑(九间房)2、普米部落迁徏图、道德图 3、普米韩规画廓 4、普米念达广场 5、普米民俗文化展示 三、普米非遗项目给游客体验:1、普米族原生态歌舞与打跳七十二调 2、普米族特色饮食与猪膘肉制作 3、普米族服饰与普米手工作纺 4、普米族酒歌与普米培酒制作 5、韩归与大自然的对话 6、宁蒗普米吾昔节与普米东方情人节。

  

  办好一年一度的吾昔节和东方情人节,争取宁蒗普米族的法定节假日。非遗项目挖掘难,传承保护发展创新更难,通过利用节庆活动去传播非遗项目的来龙去脉和深远历史,既符合非遗传承的要求,又选对了非遗传播的最佳时机;既有利于不断扩大本土非遗项目的影响力,又赢得我县各民族同胞和全国各地游客了解普米族传统而古老的文化的最佳机会,既带动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又给游客参与体验了宁蒗普米重大的节日活动带来的快乐时光。 (文/曹继 图/赵泽华 )

扫一扫,关注云南消费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