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疾控中心:劝君慎食牛肝菌!
又到一年野菌飘香时,牛肝菌是云南滇中一带颇负盛名、备受消费者青睐的野生菌!兰茂牛肝菌(俗称:红葱)、小美牛肝菌(俗称:白葱)被公认是最美味的牛肝菌。相信多数云南人对吃菌中毒后“见小人”都有所见闻,这是进食未加工成熟的含有致幻毒素的牛肝菌(俗称:见手青)后的中毒症状。 多数牛肝菌中毒患者只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小人国”幻觉和其他神经精神症状,个 别中 毒者神经精神症状可长达一个多月 ,中毒严重者甚至死亡。牛肝菌中毒占我省每年野生菌中毒事件的一半以上,如何预防牛肝菌中毒呢?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一下。
目前全球已知的牛肝菌有50余属400余种,云南有40余属300余种,常见食用的有50余种。目前没有发现剧毒的牛肝菌种类,我省常见的中毒类型有神经精神型中毒和急性胃肠炎型中毒两大类 。
神经精神性Neuropsychosis
[兰茂牛肝菌]生食有毒,可能致幻,煮熟后方可食用。
兰茂牛肝菌(俗名:红葱、见手青)
[粉黄黄肉牛肝菌(小美牛肝菌)]生食有毒,可能致幻,煮熟后方可食用。
粉黄黄肉牛肝菌(俗名:白葱、见手青)
[华丽新牛肝菌]生食有毒,可能致幻,煮熟后方可食用。
华丽新牛肝菌(俗名:见手青)
[红孔牛肝菌(中华牛肝菌)]生食有毒,可能致幻,煮熟后方可食用。特征:菌柄有红色网纹。
红孔牛肝菌(俗名:见手青)
[宽孢红孔牛肝菌]生食有毒,可能致幻,煮熟后方可食用。
宽孢红孔牛肝菌(俗名:见手青)
急性胃肠炎型Acute gastroenteritis
[网孢牛肝菌]有毒,不可食用。可引起肠胃炎症状和腹泻,中毒严重者会死亡。特征:菌柄有明显紫红色至土红色网纹。
网孢牛肝菌
[新苦味粉孢牛肝菌]有毒,建议不要食用。特征:味苦,受伤不变色,菌柄光滑无网纹。
新苦味粉孢牛肝菌
[毡盖美牛肝菌]有毒,不建议食用。特征:味苦,受伤后会快速变蓝色。菌盖上有毡状或绒状鳞片,菌柄可有细小鳞片或网纹。
毡盖美牛肝菌 (俗名:见手青)
[粉末牛肝菌]有毒,不建议食用。特征:菌盖有黄色粉末状鳞片。受伤后变蓝色,菌柄也有黄色粉末状鳞片。
粉末牛肝菌
[有毒新牛肝菌]有毒,不建议食用。特征:伤后会变蓝色,菌柄光滑,仅顶部有不清晰网纹。
有毒新牛肝菌
[粘盖乳牛肝菌]有毒,炒熟煮透可食。
粘盖乳牛肝菌(俗名:松毛菌)
[褐环乳牛肝菌]有毒,建议不要食用。
褐环乳牛肝菌(俗名:滑牛头)
[虎皮乳牛肝菌]有毒,建议不要食用。特征:伤后变暗,菌柄有网纹。
虎皮乳牛肝菌(俗名:鬼菌)
[琥珀乳牛肝菌(滑肚子)]有毒,食后往往引起腹泻。
琥珀乳牛肝菌(俗名:滑牛肚、松华菌、黄牛肚)
[红鳞乳牛肝]有毒,不建议食用。特征:菌盖及菌柄均有棕红色、胭脂红色、焦黄色多层鳞片。
红鳞乳牛肝(俗名:蜂盘菌)
[黄盖粉孢牛肝]有毒,不建议食用。特征:味苦,伤后稍变暗色,菌柄上部色浅有网纹。
黄盖粉孢牛肝(俗名:牛舌头菌)
[绿盖粉孢牛肝菌]有毒,不建议食用。特征:菌盖常有黄橄榄色鳞片且后期表皮龟裂明显,伤后不变色。
绿盖粉孢牛肝菌(俗名:荞黄菌、黄角牛肝菌)
特别提醒:牛肝菌一定要炒熟煮透,不吃不认识的菌子,最好不要吃杂菌,吃菌时最好不饮酒。一旦发生中毒症状请立即就近就医!
特别说明:文中部分图片和内容来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教授和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相关资料,以及我省各地疾控中心人员,在此感谢!(来源:云南疾控)

扫一扫,关注云南消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