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引领产业发展 建设宜居宜业美丽村庄 --昭通市“草地贪夜蛾监测技术规程、防控技术规程”通过立项审查
本网讯 玉米是昭通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300万亩以上,是巩固脱贫攻艰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宜居、管理规范、生活富裕”美丽村庄的重要抓手。但从2019年草地贪夜蛾入侵昭通以来,玉米成为主要为害对象,每年为害面积均在20万亩以上。由于该虫属于近年新入侵中国的迁飞性害虫,国内现有的技术规程不能满足昭通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监测防控实际,编制符合昭通实际的监测和防治技术规程迫在眉睫。
为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为害,昭通市多部门联合在11县(市、区)设置草地贪夜蛾系统监测点70余个,巧家、彝良开展防治示范600亩。通过监测,基本摸清了草地贪夜蛾在昭通的迁移危害特点及防控技术。“一种迁飞性害虫的田间发生危害研究试验装置”获得国家专利授权,《滇东北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的制约因素分析》发表于云南大学学报(CSCD)。一系列专业技术研究为监测和防治技术规程的制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日,昭通市市场监管局组织有关专家、昭通学院、市、区、县植保植检站技术人员召开地方标准立项质询会,通过了《草地贪夜蛾监测技术规程》《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规程》2个标准的立项审查。
据悉,两项规程与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有机衔接,与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标准无冲突,符合云南省打造高原特色农业战略要求,对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及农业部有害虫害统防统治行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保障粮食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将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增收致富提供技术保障。
标准化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可使新技术和新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从而促进技术进步,最终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增收致富。
下步,昭通市市场监管局将以全面开展干部作风大提升和营商环境大提升“两个专项行动”为契机,加强部门协作,坚持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聚焦标准化战略,推进科研+应用,持续标准引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村庄,为促进昭通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罗 燕)

扫一扫,关注云南消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