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一番彻骨寒 怎得梅花扑鼻香
【编者按】人生是一场修行,过去那些我们咬牙挺过来的苦难和煎熬,都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最大收获。是这段炼狱般的岁月,炼就了我们的心性,磨平了我们的棱角,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告诉我们生活的真谛,教会我们成长。
华灯初上,喧闹了一天的城市开始了夜幕覆盖下的另一种繁华。在这个城市里苦苦打拼的人们卸下一天的疲惫,或享受着家庭温暖的其乐融融,或三五好友推杯换盏分享着彼此的快乐与收获。
夜幕中,还有一群背井离乡的人们,迎着朝霞而出,披星踏月而归。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用脚步丈量着这座他们渴望留下并融入其中的美丽城市,风雨无阻。每每走过万家灯火的住宅区,总会勾起他们远离故土的心酸和孤独。深夜踏进家门,看着熟睡的老婆和孩子,只有无限的愧疚,再次焕发新的动力,洗掉一天的劳累,等待着新的一天到来。毕竟,只有拼命的努力,才能让自己所爱的人在这座城市生存下去。
跟大多数外来人员一样,李金强身上也有着这样的经历。今年,是李金强扎根曲靖的第15年,虽然已经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但每每回想起这些经历,总能勾起他太多的感慨。尤其是22年前,因参加体师考试第一次来到曲靖,当时的曲靖,刚竣工一年的南城门焕发出国富民强的生机,随处可见的城市兴建项目彰显着曲靖的活力,沿街有序的商铺和灯火辉映的夜晚无不透露出这座城市的繁华。显然,这个农村娃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并萌发出“我要是以后能生活在这里该有多好”的渴望。
1979年,是改革开放的第二年,就是在这一年的春天,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开启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也是在这一年,中国与美国正式建交,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向世界展示一个开放的和日渐走向复兴强盛繁荣的中国。
1979年发生的历史性重要事件很多,但更值得为之一道的是很多方面获得了新生或重生,很多人更愿意把1979年看作是一个时代的起点。恰恰是在这一年,也是李金强生命的起点,他出生在罗平县环城乡(现被并入罗雄镇)的一个小山村里。
爷爷是走乡串寨的赶货人,母亲每逢赶集的日子都会去卖打火机等小件商品赚取微利贴补家庭开支。李金强自幼便受到家庭氛围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摆摊”生涯奠定了基础。
作为家中的长子,身上肩负着太多父辈的期许,尽管那个年代农村的生活特别的艰难,但家里还是穷尽办法地让李金强去上学,并希望他能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再重走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路。
1998年,李金强初三即将毕业,自小身强体壮的他报考了体育师范。按照当时的教育体制,初中毕业如果能够进入中专类学校,毕业即可参加工作,这是很多寒门学子在那个年代的最佳选择,报考高中继续接受教育考大学则成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报考体师需要到曲靖参加一些项目考试,也是在这个时候,李金强第一次来到曲靖这座云南省第二大城市,并埋下以后能生活在这里的梦想种子。
事与愿违,李金强并未顺利考入体育师范学校,而是被曲靖一家法律类的中专学校录取,并在这里接受了3年的教育。
中专毕业后,李金强并没有留在曲靖,而是回到罗平县里的一家司法所实习。在实习期间,他勤劳、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得到领导的认可,被调到法律援助中心工作。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份工作无异于端起了“铁饭碗”,不用再为生活四处劳累奔波,但对于年轻气盛的李金强来说,太过于平淡而缺乏挑战。于是,工作一年后便向单位提出辞职。
不理解这一做法的还有他的父亲,而李金强在面对父亲的苛责和不理解时,唯有暗下决心通过自己的成就来证明自己。
离开法律援助中心后,李金强首先进入了一家保险公司做销售,一年后便决定去省会城市昆明打拼一番。遭到父亲的反对后,李金强向姑姑借了300元的路费,邀约上4个同村的小伙伴出发了。
在家人看来,把300元钱花完就会回来了。来到昆明,5人进入了一家销售公司,每天的工作就是背着产品沿街销售。公司的规定的极为严苛的,卖不出产品不准吃饭,因为没有收入而饿肚子、睡公园是常有的事。
没多久,同行的小伙伴坚持不下去了,最后只留下李金强一人。“很苦也很累,但就是不想就这么走了。”在李金强看来,在这家公司的2年时间里,积累了很多关于销售的经验,自我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这家公司做销售的2年时间里,李金强为了不再挨饿、不再睡公园,不断研究销售方法,为自己制定销售目标。“每天拜访20人,总会成功一人。”另外,李金强还会购买一些销售类书籍学习,不断借鉴别人的经验和做法。
对于自我,李金强清楚的认识到,一定要将销售这个职业干下去;对于未来,李金强又是模糊的,总不能就这样每天在大街上推销,这显然不是自己想要的。但要什么?未来怎么走?对此,李金强一无所知。
在一次街头推销中,李金强被一家日用品公司的经理看中了。这家日用品公司当时在市场上的规模和影响力是非常大的,较之自己所在的销售公司,更加规模化、正规化。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面对更高的平台,无论是从提升自我或是收入、稳定等方面考虑,李金强没有拒绝的理由,很快便入职了这家日用品公司,进入超市当促销员。较之过去,再也不用每天风吹日晒的沿街推销,作息也正常起来。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种现象在人数规模较大的公司尤为常见。工作不久后,李金强便与嚣张跋扈惯了的主管发生矛盾,能吃苦但不能吃“气”的他一怒之下提出辞职。在经理的调和下,公司派李金强前往临沧地区,负责该区域的整体销售工作。
这也是李金强首次从销售岗到管理岗转变,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困难重重。事实也是如此,在赴任的路上便遭遇了一次考验。
那时候的云南,交通设施普遍落后,昆明通往各州市的公路多为一级公路,尤其是雨水季节,道路不通是时有发生的事。在去往临沧的途中,祥云段因大量降雨导致山体滑坡,公路被切断。
令李金强没有想到的是,这次道路疏通需要3天3夜,买完车票和4包香烟后,李金强兜里只剩10元钱,怎么熬过这3天3夜成了他面临的一大难题。堵成长龙的车队,吃饭问题全靠周边的村民供应快餐。
一顿饭后,李金强身无分文了,整车旅客没有一个熟人,怎么熬过剩下的日子?由于路途遥远,每辆客车都由几名司机换着开,司机消化疲劳的方式就是抽烟,他们的“存货”很快就被消耗完了。
司机四处找烟抽的时候,李金强瞬间萌生出一个合作的念头。“我的烟分你们抽,你们轮流给我买饭吃。”就这样,一群“缺烟”的和一个“缺饭”的达成共识,相互帮助着一路顺利达到临沧。
在日用品公司的销售版块中,临沧区域每个月3万多元的销售成绩并不突出,甚至随时垫底。面对整个销售团队和极为不理想的销售成绩,缺乏管理经验的李金强一时不知从何下手,唯一的手段就是身先士卒地冲在前面,带领大家干业绩,用业绩说话。
这时候,李金强当初顶烈日、冒着寒风的促销经验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历经一年的埋头苦干,销售业绩提升到月均20万元以上,甚至将产品卖往缅甸等周边国家。鉴于李金强的贡献,日用品公司奖励了他一辆面包车,这在当时来说是名副其实的重奖。
临沧是李金强的幸运之地,除了获得公司的认可和肯定,李金强在超市促销时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好景不长,在3年后公司的改制中,日用品公司大量人才纷纷出走,李金强随后辞职离开。
几经辗转,李金强被新入职的干菜食品公司派遣到曲靖做销售经理,负责整个曲靖区域的销售工作。至此,李金强回到他“以后想生活在这里”的城市。
一年半后,对李金强有知遇之恩的经理也离开日化品公司的经理辞职创业。李金强毅然决然的再次选择跟随,负责曲靖区域的产品销售工作。“刚开始招不到人,我自己既是经理又是员工,什么事都自己干。”命运弄人,这个创业项目不久之后便失败了。
也是在这个时候,李金强有了自己干的想法。走街串巷、到菜市场、农村去摆摊卖锅碗瓢盆、洗衣服等生活用品。自此,李金强开始了长达六年的摆摊生涯。
想要看到日出的美丽,就得有守到拂晓的耐心,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持之以恒的走到底。对于李金强来说,当初辞去法律援助中心这一稳定的工作时想闯一番事业的初心还在,想要做出一番成绩给父母看的决心还在,想扎根这座美丽的城市的梦想还在。
“摆摊收入是最不稳定的,很多时候还要看天吃饭,一下雨就只能坐着,什么也干不了。”虽然吃尽苦头,但李金强通过摆地摊买了房和车,并与自己心爱的人在曲靖组建起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港湾。
对于李金强来说,每天早出晚归的辛劳不算什么,如何改变日复一日的摆地摊生活才是最为困扰的。于是,李金强一次向昆明的商家赊到8万多元的碗,想大干一番。遗憾的是,一腔热血被现实浇了一头冷水,亏得一塌糊涂。但在卖碗的过程中,接触到“盒装礼品碗”的概念,在总结失败经验时李金强有了走盒装礼品的想法。
不久之后,与妻子逛街买衣服的时,服装店搞促销活动,李金强中了奖,奖品是一套盒装礼品碗。这更加肯定了李金强做礼品行业的想法,朋友之间加深情谊需要在年节互赠礼品、商家为了促销和增加与消费者的粘性需要赠送礼品........看到这些市场,李金强很是兴奋。
随后,李金强来到昆明螺狮湾批发市场拿货,由于拿货渠道不对,“盒装礼品碗”在曲靖的销售情况并不好,最后在一个做手机销售的朋友帮助下,通过他在乡镇经销商的渠道才将这批“盒装礼品碗”卖完。
重新找货源、分析市场、定位市场,李金强的礼品生意慢慢有了感觉。“我做礼品行业相对较晚,很多礼品需求量较大的单位都被别人占着,根本插不进去。”李金强不得不将目光转向一些卖场。因为卖场管理严格,在跑市场的时候被卖场的保安驱赶是常有的事,收效自然不好。
心存希望,幸福就会降临你;心存梦想,机遇就会笼罩你。有了被保安驱赶的阴影,李金强在路过居然之家卖场的时候甚至不敢进去,一番心里斗争后,他还是迈出了脚步。在打听商场管理方办公室的时候,李金强遇到了管理方负责采购的工作人员,并给对方留下了联系方式。但对方只留下一句“有需要我们会联系你”,李金强听得出这是惯用的敷衍之词,显然希望渺茫。
两周后,李金强接到了电话,对方表示近期将采购一批礼品,希望去礼品店看看样品。这个时候的李金强并没有实际的店面,只是将一个车库用作仓库,对方这么大的公司如果来仓库看货,这单生意肯定要黄。于是,李金强以出差为由进行拖延,提出改天亲自将礼品送上门给对方看。“第一单就定了1500多套盒装礼品碗。”生意成了,李金强与这家商城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合作关系。
“特别感恩这家公司的支持,他们的第一单给了我坚持下去的信念。”每当提起过去的一些经历,李金强都会说这样一句话。
经过5年多的努力,李金强靠着坚持不懈占据了曲靖礼品行业的半壁江山,向各个行业提及李金强,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说一句“认识,做礼品行业的那个”。而李金强经营的铺面,也从那个一开始租用的小车库,扩展到如今的15间,销售额连年保持在600万元以上。当初的“曲靖强盛百货经营部”,在2018年改为“云南福强商贸有限公司”后,又在2020年升级为一般纳税人“曲靖强隆商贸有限公司”。
从背井离乡,到扎根自己想要留下的城市,17年后的今天,李金强得偿所愿。家庭上,一家四口其乐融融;事业上,销售额连年提升,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对于李金强来说,所有的坚持和努力,都已经开花结果,美中不足的是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陈友德/文)

扫一扫,关注云南消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