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品出滇系列报道六 云药路在脚下

2023-03-30 11:22:28 来源:云南日报

  近日,在广西百色一家药店,为不小心扭伤了脚的儿子买药的黄女士对售货员说:“帮我拿一瓶云南白药气雾剂,另外再拿一盒创可贴,要云南白药的。”在陕西西安,王女士正在为父母购买血塞通胶囊,指名要昆药集团生产的……在她们心中,这几种云药就是品质的代表。

  642年历史的昆中药、121年历史的云南白药……云药从来不缺故事。1985年,云南省医药工业总产值为1.3亿元,到2022年,仅昆明市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营业收入就达1304.26亿元,营收500万元以上企业537家;中药材种植和工业总产值实现343.7亿元。昆明生物医药占全省的50%以上。

  药材“底气”很足

  有着“药材之乡”美誉的云南,是我国天然药物资源分布种类最多的省份,三七、滇重楼、灯盏花、滇龙胆等都是云南省具有特色优势和价值的药用植物资源,经过多年发展,形成种植面积有一定规模、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道地药材品种。

  以灯盏花为例,这是一种在云南资源丰富、适于规模种植的植物,主要用于常见多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相关“老年病”的防治。目前,云南人工种植灯盏花产量占全国的95%以上,已形成灯盏花种质种源保护开发、种植及药品研发、生产、销售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在云南省红河州,云南生物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种植了6000余亩灯盏花,选取约30个种源进行选育研究。生物谷副总经理李驰介绍,自成立以来,企业就一直围绕这个品类进行新品种培育、种植技术推广、制剂原料加工、质量标准制定和产品二次开发。

  目前,生物谷已拥有灯盏花系列品种7个,灯盏生脉胶囊和灯盏细辛注射液等核心品种年销售额达数亿元。李驰说,以灯盏花为主要组方来源的药品全国市场规模近20亿元,生物谷居龙头地位,其中口服药系列能占60%的市场份额。“我们的产品多销往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全国在销的医院终端超过4000家。”下一步,生物谷将把东盟作为突破口,布局海外市场,预计今年内完成境外药品注册,争取两三年后将市场扩大到整个东盟。

  产业不乏亮点

  在生物技术药方面,云南走在全国前列。2020年,云南省疫苗批签发量已达9465.51万剂,居全国第一,研发能力居全国第六。

  195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在昆明建立。1960年3月,生物所生产出第一批脊髓灰质炎减活疫苗;1962年,成功实现单价糖丸疫苗的产业化,并在全国推广使用;2015年,生物所研发的全球首个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获批上市,实现我国疫苗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目前,创新疫苗研发及产业化集群建设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预计2025年竣工投产后,可实现产值50亿元。

  成立于2001年的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仅用20余年时间,就成为中国第一家、全球第二家实现“全球疫苗之王”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上市的企业,已投产上市的疫苗品种有8个(12个品规)。今年1月29日沃森生物发布的2022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2年营业收入50.3亿元—50.9亿元。

  在天然健康产品方面,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青刺果与马齿苋中提取了功效护肤的主要原料,打造了“国货之光”薇诺娜。2021年底,由贝泰妮牵头建设的“云南特色植物提取实验室”建成落地,从这里走出了第一个高端抗衰品牌“AOXMED瑷科缦”,这款60毫升售价4800元的面霜主打紧致抗皱功效。贝泰妮集团公关总监兼董事长助理钟巍表示,“瑷科缦”核心成分美雅安缇是从香格里拉高原珍稀植物中提取的抗老活性物,线下会入驻北京等高端商场,开启专业抗老护肤赛道。

  行业闭环难圆

  从纵向看,云南医药产业得到高速发展,但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数据显示,2021年,昆明市生物医药全产业链营收不到1000亿元,不到南京的1/3,不到苏州的1/2;生物医药制造业规上企业数量仅78家,仅为成都的38%、南京的18%。昆明市乃至云南省仍然产业聚集度不高、产业基础薄弱、创新水平不高、企业实力不强、产业生态不健全,产业链发展处于中低端水平的阶段。2021年,苏州市新上市6个创新药,共有5款一类新药获批,占全国的20%左右,昆明市当年却没有一个上市的创新药。2022年,昆明新获批上市的3个药品均为仿制药。

  尽管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云南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但总体上看落实情况不理想。全市产业集群化程度低,缺少具有强大影响力、辐射力的发展载体;大企业也不多,仅有云南白药、一心堂药业两户企业达到百亿级,产业带动引领性不够。云南省医药行业协会原会长王维生建议,应积极研究、探索符合云南医药产业实际,具有云南特色的生物药医药产业发展道路,力争在民族药、疫苗、健康产品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政府的政策支持固然重要,但企业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王维生说:“云南的企业缺乏对创新的重视,缺乏创新的内生动力,只有少数企业在产品上市后坚持临床研究,多数民族药企业处于躺平状态。”对此,生物谷深有体会。由于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市场、政策、竞争格局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药注射液这个品类的销售受到较大影响。李驰说:“生物谷于2007年开始布局注射液向口服药转型,几年后灯盏生脉胶囊上线替代注射液成为企业主打产品。”如今,生物谷开始进行灯盏花口服药的梯次开发,对应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布局。据了解,云南省有药业企业因为只把单一的中药注射液作为核心产品,受到政策限制后,企业业绩受到很大影响。

  完善产业链是最终路径

  云南虽然拥有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但与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的人才、技术、资金、服务等要素资源短缺,制约企业后续发展,很多企业无奈选择“走出去”。2003年,云南白药在江苏无锡设立公司,主要生产云南白药创可贴与云南白药膏等透皮制剂产品。云南白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集团透皮制剂是材料科学与药品制剂工艺融合度非常高的药品剂型,当年在全国范围内看,透皮制剂的相关材料、工艺技术以及产业人才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把工厂建在无锡能更好地利用长三角地区的资源优势。

  同时,虽然云南在疫苗产业方面颇有建树,但却面临缺乏原辅料和包装材料供应企业的问题。纯化用填料介质、无血清细胞培养基、超滤膜、一次性反应袋、西林瓶等严重依赖省外甚至国外企业。

  王维生说:“政府应研究和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激活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在这一点上,昆明高新区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2022年,排名中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榜第一的扬子江药业集团,要将位于云南的办事处升格成公司,昆明很多县区向其抛出橄榄枝。昆明高新区在了解到企业的疑惑后,选择先拜访药监局等职能部门,为企业争取“先行先试”的政策。扬子江药业正是看到了这种与发达地区接轨的服务态度,并了解到园区聚集了全市80%生物医药企业后,选择落户昆明高新区。

  目前,云南省正在用全产业链思维谋划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推动“强链、补链、固链、延链”。云药产业真正成为云南支柱产业指日可待。(来源:昆明日报)

扫一扫,关注云南消费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