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滇中粮仓”新形象—— — 玉溪粮食产业经济新高地崛起纪实

2021-06-30 10:37:49 来源:云南消费网


好品牌带来好销量、好效益。图为滇雪系列产品。

一个粮油销售门店,就是一个网点。

从东北购入的粮食正进入滇中(玉溪)粮食物流产业园区筒仓。 

  经过3年多的建设,滇中(玉溪)粮食物流产业园从构想到现实,一个粮食产业经济的新高地正在形成,并开始发挥出引领和带动本地粮食产业经济在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高效率轨道运行的强大牵引力。

  产业支撑 百姓食无忧

  江川区前卫镇赵官村委会村民胡春辉开了一个碾坊,为本地家庭提供碾米磨面服务。近年来,碾坊生意风生水起。

  30多年前,江川差不多每个村都有碾坊。如今,赵官周边几个村委会的碾坊早已所剩无几,所以,当有稻谷要碾成米时,远近10来个村子的农户会驾驶着农用车,来到胡春辉的碾坊。

  一个个碾坊的消失,折射出农民生产生活的历史变迁。

  改革开放40余年,玉溪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石的农业制度的确立,粮食短缺问题逐步得到解决;随后,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型农业新模式被千千万万农民所接受,土地里种植的水稻、蚕豆、玉米、小麦等传统粮食作物被蔬菜、水果类经济作物逐渐取代。在看不见的市场之手牵动下,农民悄然完成了调整种植结构、转变生产方式的革命。

  种水稻的农户少了,一大批碾坊因为失去用武之地而消失。

  据玉溪市农业农村局总经济师尹绍旺介绍,进入20世纪90年代,玉溪农业发展逐步由“吃饱”向“吃好”转变,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粮食种植面积逐年下降,蔬菜种植面积以年均10.6%的增速扩展。2002年,粮食种植面积占比首次降到50%以下;到“十三五”末,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占比为39.1∶60.9。

  眼下,夏至已过,进入五黄六月,但玉溪农村绝少有人再为一日三餐而犯愁。过去,农历五六月份,农作物青黄不接,旧粮所剩无几,新粮还没有产出,这段时间,饿肚子是常有的事,五黄六月的苦难记忆,是许多农村老人人生中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现在的社会真的不同了,不种粮,也不用担心没饭吃。”元江县澧江街道南洒村委会那塘村民小组农民捌十五感慨,家里只有一袋米,心里却踏踏实实。

  历史上,玉溪享有“滇中粮仓”的美誉,然而,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大潮的到来,玉溪从粮食主产区变成了主销区。据玉溪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提供的资料:“十三五”期间,全市纳入统计的粮食企业共购进原粮338440万公斤,其中市内收购9512.3万公斤,仅占全部购进量的2.81%。

  “家里快没有米了。”这样的话,在千家万户日常生活中会频频出现。不同的是,40多年前,这样的消息会让当家人愁肠百结;而如今却不会引起任何波澜,毕竟买一袋米,只是出一趟门的事。

  在千家万户存粮不多却心里不慌的背后,是有一个庞大的粮食储存、供销体系作支撑。目前,全市建立粮食应急供应网点106个,日供应能力面粉25.8吨、大米1386吨、食用油625.8吨、其他杂粮291吨,大量个体粮商、规模经营户粮食销售点遍地开花,方便群众随时购买。

  政府主导 打造产业园

  强大的粮食产业经济,是粮食保供稳价的基础。

  6月28日上午,云南滇雪粮油有限公司、玉溪物流投资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开工仪式在滇中(玉溪)粮食物流产业园举行,项目涉及油脂加工、粮食转化、粮食应急保障等领域,投资总额达40322.85万元。

  玉溪市委书记王力一直关注滇中(玉溪)粮食物流产业园的发展,多次对园区发展及其项目建设作出指示和批示。

  2017年3月,时任玉溪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力作出批示:“成立玉溪市粮食局主管的、市人民政府出资的、由市国运集团负责筹融的粮食(物流加工园区)产业投资公司,粮食局负责规划和招商引资,公司负责建设运营,依托国家储备库,滇雪粮油公司和铁路、公路设施,把玉溪市粮食产业做出一个大产业。”

  从2018年6月园区公路开工建设开始,经过3年多的建设,滇中(玉溪)粮食物流产业园已经成形。

  据玉溪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钱兴平介绍,园区规划占地面积1347亩,规划建设物流中转区、配送交易区、综合服务区、冷链物流区、粮食加工区、油脂加工区、饲料加工区、特色食品加工区、主食产业加工区,建成“立足玉溪、服务滇中、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粮食产业园区”;园区项目匡算总投资33亿元,建设工期5年,分三个阶段实施。

  目前,开工的云南滇雪粮油有限公司食用油精炼生产线项目占地58亩,总投资27000万元,建设一条年产15万吨精炼植物油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台资企业安佑饲料集团拟在园区建设一条年产20万吨的饲料生产线,计划投资1.1亿元,预计年产值可达6.7亿元。玉溪粮油(冷链)应急保障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占地44亩,计划投资17332.85万元,建设仓储、加工、交易、物流、配送、信息发布等设施。

  此外,占地20亩、总投资3318万元的市级救灾物资仓库在园区内建设,项目实现年内批复、年内开工、年内建成投入使用。2020年12月,救灾物资仓库项目完成伊始,便争取到省级救灾物资10.48万件,大大夯实了我市应急救灾保障能力。

  随着滇中(玉溪)粮食物流产业园的建设,逐渐汇集了粮食产业项目、资金和人才,玉溪粮食产业经济的新高地正在形成。

  2018年以来,园区实施项目6个,总投资43236.67万元,先后完成了园区主干道和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粮食仓储中转区5万吨筒仓、质检用房建设,开展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项目、军民融合军粮工程项目建设,以及建成玉溪救灾物资储备库。

  2018年9月,原玉溪市粮食局就滇中(玉溪)粮食物流产业园项目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汇报(国家发改委要求的项目条件:占地300亩以上,有效仓容10万吨以上,快速中转筒仓不低于5万吨,年中转量30万吨以上,年加工量30万吨以上,给予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成功争取将滇中(玉溪)粮食物流产业园纳入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调控和应急设施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2570万元。

  2020年,针对项目建设单位融资难的问题,我市两次向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专题汇报,争取到7年期政府专项债1亿元。

  滇中(玉溪)粮食物流产业园建设的愿景,是以打造区域性粮食物流枢纽,建成“北粮南运”和“外粮内输”的重要节点,形成西南片区主要粮食集散地;以打造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新高地,建成“粮油加工中心”“食品加工中心”为定位,通过产业园“筑巢引凤”,助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3年来,滇中(玉溪)粮食物流产业园先后到北京、山东等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陆续派出团队与中粮集团、中储粮集团、华润五丰集团、深粮集团开展招商洽谈。邀请山东鲁花集团、香驰控股有限公司、中裕粮油食品企业、云南物流产业集团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云南能投物流有限公司到园区考察。

  据了解,华润五丰集团、深粮集团、西班牙·法格斯集团公司等名列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粮食油脂集团和国内粮食油脂加工50强企业以及食品加工企业等近期将前来玉溪实地考察。

  钱兴平告诉记者,建设滇中(玉溪)粮食物流产业园是我市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性布局,面对粮食供给矛盾日益突出、保供稳价压力持续增大等突出问题,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动融入云南昆玉同城化发展格局,结合玉溪城市定位与产业发展主题,立足本地发展优势,通过园区经济的引领和带动,进一步寻求跨区域发展,形成大粮食、大流通,把玉溪建成全省及南亚东南亚粮食流出、流入连接国内大市场的又一集散中心,引领和带动全市粮食经济产业提档升级。

  今年2月,省发改委经贸处处长李安荣到滇中(玉溪)粮食物流产业园考察时说:“东南亚为世界稻谷主要产区,其中南半岛有‘世界粮仓’的美誉,每年稻谷产量超过5000万吨,约有3000万吨可供出口,可满足中国西南地区一年的大米需求。”他认为滇中(玉溪)粮食物流产业园建设抓住了粮食核心竞争力建设这一关键环节,具有战略眼光,弈出了粮食安全保障的一步妙棋。

  产业带动 步入新境界

  我市在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加快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必须正视短板,让粮食企业在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目前,玉溪粮食产业经济面临三大突出问题。

  首先,粮食供需矛盾突出。2020年,我市粮食消费151465万公斤,粮食产销缺口90265万公斤,粮食自给率为40.41%。玉溪粮食销区的特征越发明显,粮食供需仍然偏紧,区域、品种供需不平衡矛盾依然突出,以稻谷、小麦为主的口粮自给率仅30.97%,需要从市外大量购入。

  其次,产品层次有待提升。目前,粮食消费正经历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便利”转变,而目前玉溪优质粮油产品供应现状,尚难以满足个性化、绿色化、便捷化不断提升的需求。

  最后,粮食企业亟待成长。经过多年发展,总体而言,全市粮食产业集聚度不高,粮食加工业企业小散弱突出;粮食企业产业链不长,生产能力、品牌影响同消费升级需求尚不相适应。

  在钱兴平看来,粮食产业经济要走出一条粮食产业高质量、全链条、创新技术支撑、大企业引领、竞争力强的发展之路,必须从这几方面着力,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一是用好项目。通过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等项目,加强粮源基地建设,完善粮食产后服务,构建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推行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加工水平,促进粮油加工仓储企业转型升级。通过项目引导优质原料种植基地建设,提高优质粮食供给比重。

  二是做强品牌。“滇雪”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认定,滇雪一级菜籽油和菜家村上等菜籽油两个产品获评2020年度“中国好粮油”产品,全省食用油市场占有率达28%。目前,“滇雪”“菜家村”“源天”“蜜恋”“尊晟”“马老表”“秀湖”“杨广红达”等品牌闯入云南本土品牌第一梯队,今后,职能部门将围绕做强一流玉溪系列“绿色食品牌”,积极培植优质龙头企业,引导粮油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努力提升粮油加工产业化程度,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产品生产数量和市场占有率。

  三是建立销售新业态,创建营销新模式。构建线上线下营销网络,做好线下销售网络布点,云南玉溪国家粮食储备库与“百威”“青岛”等多家啤酒及食品、饲料生产加工用粮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原粮供应合作关系;滇雪公司实现省内129个县终端销售网络全覆盖,省外布点至贵州、四川等省。这些“互联网+”的营销经验和模式,值得广大粮食企业学习和借鉴。

  钱兴平告诉记者,玉溪曾有“滇中粮仓”的美誉,粮食产业经济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大粮食”“大储备”“大产业”“大市场”和“大流通”的发展方向,通过做强粮食产业、做实粮食应急保障、做优粮食转化,玉溪将丰富“滇中粮仓”新内涵,重塑“滇中粮仓”新形象。

  短 评

  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尚需几把火

  建设滇中(玉溪)粮食物流产业园,玉溪抓住了一次难得的机遇,是政府勇担粮食安全主责的具体体现。园区建设,推动了土地、资本、人才、科技等要素聚集,对提升本地粮食产业经济水平、进一步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将发挥出越来越强大的支持力。

  滇中(玉溪)粮食物流产业园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发挥政府作用,支持园区发展。

  一是强化政策支撑。围绕打造区域性粮食物流枢纽,继续加大对滇中(玉溪)粮食物流产业园建设的支持力度,并在土地供给保障、税收征收减免、财政扶持奖励、金融信贷支持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二是强化基础条件支撑。大力支持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做强粮油加工、提升粮食转化、做实应急保障。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打造一批“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提升玉溪粮食经济的含金量。

  三是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积极探索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打造骨干国有粮食企业。

  四是以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为抓手,建设信用监管体系为重点,推动监管方式创新,更好地维护农民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为粮食企业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促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新活力。

  粮食产业发展是兴粮之策、富农之道、惠民之举。相信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之路会越走越顺畅。(来源:玉溪日报)

扫一扫,关注云南消费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