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网评:乐见“限塑令”开花结果

2021-03-08 17:24:20 来源:云南网

  
篆新农贸市场水果商贩为市民免费提供塑料袋。

  近日,据云南省发改委消息,2020年云南在塑料污染治理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随着“升级版”限塑令于今年1月1日起在全国各地落实,云南在“限塑”方面的工作力度也持续加大。连日来,记者在商超、药店、快递、外卖、茶饮、餐饮等行业走访发现,大多数商超、药店已停售不可降解塑料袋,取而代之的是无纺布袋和可降解塑料袋。

  塑料袋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其带来的污染也不容小觑。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升级版“限塑令”的全面推行,越来越多商超停售不可降解塑料袋,越来越多市民自带购物袋去购物,越来越多外卖平台探索推动行业环保化进程……公众环保意识进一步提升,使用塑料制品的场景在生活中越来越少见。“限塑令”开花结果,找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活便利的平衡点,这显然是我们喜闻乐见的。

  事实上,应对不可降塑料制品的污染问题,中央早已在战略上作出部署。2008年6月,国家开始明令推动“限塑”,通过提高使用成本的方式减少塑料制品使用量;2020年1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限塑令”迎来升级版。“限塑令”执行12年,对防范白色污染起到了积极作用,建立起了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数据显示,我国塑料袋使用量年均增速稳步下降,已由2008年前一度超过20%下降为目前的3%以内。虽然“限塑”效果还远未达到预期,但坚定的决心与果断的行动毋庸置疑。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在一些地方“限塑令”遭遇执行难,陷于空转、难以落实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在思想层面,消费者长期享受不可降一次性塑料制品带来的便利,已养成了短期内难以割舍的消费依赖,不愿改变生活习惯或存在抵触心理;在实践层面,塑料袋几乎渗透到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或多或少存在监管难、难监管等现实问题,恰为塑料袋留下生存空间。这充分说明,“限塑”没有捷径可走,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执行方面作出更多积极探索。

  塑料袋虽小,其中也有治理的大学问。“限塑”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单兵突进的举措都有可能功亏一篑,需要秉承协同发力的治理思维。各级政府的责任,是加强监管力量、创新监管方式,在塑料袋生产的审批、监控、执法等环节形成合力;各类商超企业的责任,是停售不可降解塑料袋,全面推广无纺布袋和可降解塑料袋;每个人的责任,是割舍消费依赖,从我做起、主动“限塑”,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只有齐心协力,加快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才能让“限塑令”开花结果,让绿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风,不断开创最美丽省份建设新局面。(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丁恒情)

扫一扫,关注云南消费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