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云南这样做
日前,云南省教育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人社厅联合印发《云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云南省将全面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逐步形成评价合理、激励有效、保障有力的管理体制机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初中和高中配齐专职教师
《措施》提出,要规范配备制度。各地各校要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时要求,确保课时占小学、初中阶段9年总课时的6%~8%,义务教育阶段可结合校本课程开设思政类选修课程。要严格落实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要求,优化选修课程。小学1~4年级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小学5~6年级以专职教师为主,初中和高中配齐专职教师。教育部门在机构编制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在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内,统筹安排各校思政课教师配备,并逐年提升专职教师比例。实行中小学思政课特聘教师制度。
健全准入制度。规范选聘条件和程序,严把选聘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新进专职教师须取得思政课教师资格证。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每年定期组织兼职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和考核。兼任教师在上岗前应完成不少于30学时的培训并通过考核,新任(转岗)专职教师应在1学年内完成不少于120学时的培训。
建立退出制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言行的,根据相关规定从严处理,不得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存在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除根据相关规定处理外,须及时调离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岗位。对不能胜任思政课教学、未按要求完成培训学时的,应将其退出思政课教师岗位。
提升教师素质能力
加强专业能力培训
《措施》强调,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师德师风、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校要“一校一策”制定工作方案,不断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中共党员比例和队伍质量。
加强专业能力培训。依托各级党校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每3年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至少进行一次不少于5日的集中培训,省级每年遴选1000名骨干教师实施不少于5日的集中培训。
加强实践教育。各地各校要建立健全实践教育和校外实践锻炼制度,确保每位思政课教师每年参加实践教育活动不少于2次,其中参加外县(市、区)实践教育活动至少1次。
加强源头培养。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相关专业建设。省内高校在研究生招生中给予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门名额,每年支持一批优秀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思政教育相关硕士、博士学位。鼓励和支持兼职思政课教师进修思政教育专业第二学历。
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各地各校要健全中小学思政课教研机构,配齐建强教研队伍。各州市每年至少培训一次中小学思政课教研员。中小学思政课教研员原则上要从中小学优秀专职思政课教师中选拔。
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各地要积极推进党委宣传部、教育工委与高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手拉手”共建计划。
创新评价激励机制
职称评聘可实行单列评审
根据《措施》,云南省将改革评价机制。各地各校要把思政课教师开展时政教育、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计入其工作量。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职称评聘可实行单列评审,按照教师比例核定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各类岗位占比,中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岗位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并向一线教师倾斜。
完善教学改革激励机制。省级每两年遴选1次中小学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每年组织开展教学基本功展示,打造1批中小学学科德育特色课堂。各地各校要举办思政优质课评选、教研论坛等活动。把思政课教师作为学校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学校党政管理干部原则上应有思政课教师或班主任工作经历。
健全表彰奖励机制。各地各校要定期开展思政课教师主题宣传活动。在各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等评选活动中向思政课教师倾斜。各地要因地制宜设立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相应调整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来源:春城晚报)

扫一扫,关注云南消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