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黄金人的心里话
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代表委员在新形势下,在特殊历史时期,肩负人民重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谋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策,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凝心聚力。
在众多两会信息中,矿业话题依然是今年的热点。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单位的代表委员,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指出矿业行业的痛点和难点,提供了符合矿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项良策。而黄金再次登上两会的舞台,黄金人的心声再次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权益金是个大事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2017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制定了《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简称35号文)。35号文一经发布,就引起了矿业行业的热烈讨论。2019年,中国工程院35名院士更是联名写报告给国务院,反映权益金问题,希望国家按照矿业实际情况对权益金制度作出修改。今年两会上,也有政协委员聚焦权益金,为矿业行业的诉求进行鼓与呼。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提出,目前由于所有者权益理论不完善、评估方法运用欠妥及没有相关配套细则等问题,导致新旧制度无法平稳过渡,企业税负大幅增加。他明确建议,要统筹考量矿产资源权益金中矿业权出让收益和资源税的经济内涵关系,完善矿业权出让收益相关配套细则。同时,为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在相关政策未完善前,暂缓执行矿业权出让收益政策,准许重大战略项目先行开工建设。
这个提案可谓是急全行业之所急,发出了矿业人的心声。
权益金是两会上的“老面孔”了,去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何文波建议有关部门在对权益金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后,对该制度作出调整修订,使其既要保障国家矿产资源所有者权益,又要保护矿业权人投资收益。“矿业权出让收益制度大幅度提升勘查成本,增加企业负担,影响行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不利于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提升。”
可以说,权益金制度已经成了矿业行业的生死大事。以黄金为例,根据中国黄金协会统计数据,2019年国内原料黄金产量与2018年相比减产20.89吨,同比下降5.21%。减产的原因之一就是权益金政策导致河南、福建、新疆等重点产金省(区)矿产金产量下降。
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景文在谈及权益金制度时说:“其实国外矿业形势在2016年就已经反弹复苏了,表现为矿业投资的增加。但是中国仍然处于持续下降的趋势,而‘35号文’是主要原因,必须尽快废除。”
毛景文表示,矿业投资是高风险的,刚勘探完就要交全部资源储量的权益金,而且要一次性交完,这让许多矿业企业难以承受。“比如说,一个金矿经过勘探后获得资源量100吨,实际上能开采的可能只有80吨,但是必须要缴纳100吨的权益金,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可见,有效解决权益金问题已经成了行业的一致愿景。
不得不说的税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继续下调增值税税率,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前期出台6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
此话一出,立刻受到极大关注,矿业从业者们纷纷表示,好的政策让他们的发展信心更充足了。
税费历来是全国两会热点,因其关系国计民生。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很多代表委员也把眼光聚焦在矿业行业的税费问题上,致力于为矿企减税降费,促进矿业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目前矿企主要缴纳的税有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使用税等。其中,增值税在黄金行业举足轻重。
宋鑫委员今年的提案中,就有建议继续维持黄金增值税特殊税制的表述。他表示,按照抵扣后实际税率8%测算,启征黄金增值税实际为国家财政增收仅有64亿元,对解决国家财政问题而言是杯水车薪,但却使25万亿交易额(单边)的黄金金融市场、近万亿实体产值的黄金产业毁于一旦,得不偿失。
而维持黄金增值税特殊税制政策的提案,获得了行业内的普遍关注和赞同,大家纷纷表示,免征增值税才符合黄金行业的发展实情。一位业内人士在给《中国黄金报》公众号“采金人”留言时说:“这个提案建立在深入了解我国黄金产业实际的基础上,和黄金产业发展面临严重困难的环境条件下,观点鲜明,求真务实。”
黄金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的战略性资源,承担着为人民币国际化“增信”的重任,而免征黄金增值税,关乎行业兴衰。
除了增值税,近几年业内谈论较多的还有环保税、资源税等税收政策。据记者了解,目前部分黄金矿山企业处在减产或关停整改的阶段,而我国的黄金产量连年下滑,这些“坏消息”背后就有税收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
虽然现在货币的替代产品比较多,但是在当前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情况下,黄金的货币属性和金融属性正在逐渐强化。无论是各国央行纷纷增持黄金储备,还是今年以来金价的攀升,都体现着黄金的与众不同。
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王建强就表示,国家要考虑行业生存问题,给予黄金行业更多的发展空间。“纳税是企业应尽的责任,但是国家也应寻找纳税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平衡点,在资源税、增值税、环保税等方面的调整上,应该结合产业实际,多做实地深入调研,多听取行业的声音。”
从王建强的观点不难看出,黄金人对现行的税收政策有很多话要说,税费确实是黄金行业不得不说的长青话题。
各种涉矿建议涌现
废弃矿井直接关闭将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
地矿油类专业在本科招生、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等方面遇到一些困难。
钒钛产业发展还存在研发体系不全、研发力量不强、资源禀赋特殊、高端产品缺乏等问题和困难。
这些是来自矿业行业的代表委员们发出的涉矿问题。近两天,不同矿种的相关话题再次加入到全国两会的讨论中去。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就认为,废弃矿井不能一关了之,而是要加大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国家科研项目支持力度,支持地下空间国际前沿原位测试等领域基础研究。同时,把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作为“能源革命”重要支撑,推动储能及多能互补开发利用,研究国防及相关资源利用,盘活闲置国有资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原副校长王训练针对矿业院校招生难点提出,要在未来对地矿油类专业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将地矿油类专业公用经费学科折算系数提升至3.5;进一步帮助地矿油类专业提高教学硬件水平,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快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升级改造,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新形势的地矿油类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一级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孙朝晖介绍说,钒和钛是国家重要的战略金属,在航空航天、军工、海洋、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钒钛的使用量往往正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标志。因此,他在提案中建议,应推动钒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钒钛产业不断迈向产业链、技术链、价值链高端,加快推进我国从钒钛工业大国向钒钛工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两会上的矿业话题还在继续,矿业人的心声还有待表达。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各级政府部门真正过紧日子的背景下,包括黄金在内的矿业市场主体一定能迸发出更多活力。(马春红)

扫一扫,关注云南消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