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临沧:司法服务显真情 法治之光照边疆

2021-08-30 16:21:49 来源:云南消费网

  巍巍怒江山脉南延,澜沧江与怒江之间,拥有200多万人口的美丽临沧静立其中,24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交融聚居。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边疆人民,深情挂念边疆群众,两赴云南考察调研,于2021年8月19日给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总书记交给云南的重大政治任务。

  如何探索?如何建设?临沧市中级人民法院立足于边疆民族地方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深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开辟了一条以审判为中心,助力边疆民族地区团结的特色之路,被评为“临沧市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国徽高悬,法治之光照边疆

  通常,百姓对法的理解是以法为矛,刺破黑暗;以法为盾,守护光明。但在这片生活着23个少数民族的土地上,临沧中院还有着更为艰巨的使命,就是以法为线,将文化、语言、习俗不尽相同的各民族牢牢串起,凝成最坚固的绳索。

  民族团结,需以法治为基础。对于法院而言,守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是首要任务。2021年上半年,临沧全市两级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7262件,审(执)结12508件,综合结案率72.46%,结收案比为77.26%,分别比全省平均高出5.55、5.64个百分点。执行工作高位运行,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执结率达94.21%。

  以民为本,司法服务显温情

  在临沧,少数民族年长者大多只会用本民族语言沟通,且更认可本民族习俗习惯。配置双语法官,能有效化解群众之间、群众与法官之间的沟通难题,增加心理认同。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人大代表走访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时,见证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庭前调解。调解室里,佤汉双语法官,一边用汉语调解一边用佤语释明,提升了沟通效率,增加了调解成功率。

  这样的双语法官在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同样存在。一起简单的民间纠纷,仅仅因为看不懂傣文账目而起,于是傣汉双语法官利用语言优势,在向被告阐明法理的同时,帮助双方当事人理清账目,最终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圆满化解纠纷。

  在彝族俐侎人的主要聚居地——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乡,永德县人民法院在乌木龙人民法庭设立了由“俐侎法官”罗青松负责的“帕帕窝”彝族俐侎人民族火塘调解室。

  在俐侎语中,“帕帕窝”意为“好好说”,邀请俐侎“头人”参与调解,在不违背法律规定、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尊重传统习俗、民族习惯,用少数民族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能理解的法理、易接受的方式,既打开了“法结”,又解开了民族群众的“心结”。

  临沧山高路远,沟壑纵横。为强化基层社会治理,解决偏远地区、少数民族群众诉累问题,临沧中院积极推动派出法庭建设。当前,临沧法院共建有17个派出人民法庭,设立28个调解工作室,47个特邀调解组织。全市法院把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站、巡回审判点作为司法为民的“最前沿阵地”,维护民族团结的“最坚实堡垒”。

  “庭、站、点”的建设打通了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更加强了司法与群众的联系。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了基层和当地,为推动临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夯实了基础。2021年上半年,全市人民法庭受理案件2623件,审执结1671件,同比增长159.19%、121.62%,结案率63.71%,结收案比为68.94%。

  科技为翼,法治力量传边疆

  在脱贫攻坚战中,临沧中院将视线投向凤庆县腰街彝族乡,通过党建引领、产业脱贫、技术脱贫等方式帮助民族群众增收致富,先后投入各项帮扶资金达1700万元,切实解决困扰彝乡发展的重要问题。

  凤庆是一个汉族、彝族、白族交融地区,本土红茶品牌“滇红”中外闻名。凤庆全县各乡(镇)村的15名学员前往浙江省义乌市接受“直播”培训,让地方品牌产业链更多惠及地方民族群众。

  “互联网+”是直播致富道路的底色,运用在诉讼服务中,更为司法为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疫情发生以来,临沧法院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运用“云解纷”平台、云南移动微法院等为人民群众提供“不打烊”的便民服务,立案、送达、调解、审判、执行均可全流程线上办理。此外,临沧中院结合地方实际,“量身”开发出“一扫即调”的“无讼临沧”小程序,定义“极简版”诉讼服务,让各族群众享受更加高效的便民司法。

  有了科技赋能,法治声音也能传播得更快、更远。今年以来,临沧法院借助一站式建设成果,以“巡回审判+同步直播+线上普法”形式大力开展跨境犯罪案件审判普法活动,以案释法把法律知识送到了沿边村寨,一场场“法治盛宴”受到边疆各族群众广泛好评,构筑起边境平安、边疆稳定的法治守护墙。

  “民齐者强”。进入新时代,民族团结更成为党和国家稳定发展、走向强大的重要前提。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在视察临沧法院工作时感慨地说道:“临沧法院让我深刻感受到,让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绝不是一句空话。”(来源:最高法网站)

扫一扫,关注云南消费网

相关阅读